“馆园联盟” 启慧幼儿园举行亲子阅读活动
其中,丹麦是第一个实行负利率的国家(2012年7月),日本则自1989年以来就推出了量化质化宽松(QQE)政策,又在2016年1月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
……安全感愈大,积累的欲望就愈强烈。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加以考察和说明。
[68]既然如此,如何化解这一困境呢?关键就在于弄清楚这个低利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譬如,米塞斯的论断就面临着两挑战:(1)即使一个人将远期消费看得比近期更为重要,他也不会停止现在的消费和享受,这不仅是因为消费是维持生存的必需,而且还在于现在享受通常并不排斥未来还存有更大的享受。其中,远见与思虑相关,自制则与意志相关。正是基于这一心理效用,即使在利息下降甚至为零的情况下,人们也不会将更多的财货用于当前消费,而是倾向于持有更多的储蓄以保障未来更好的生活,降低未来生活可能下跌的风险。相应地,货币发行应该被严格规定在一定限度之内,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者滞涨危机。
[18]布劳格:《经济理论的回顾》,姚开建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3页。第一,现代经济学往往假定,人们更加偏好现在的财货而非将来的财货,因为现在的财货更加确定。要强化金融服务属性,引导金融主动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以三个着力作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表明,越是开放就越要重视安全。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不断增强我国金融开放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以金融安全保障金融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建成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以及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4家银行和1家保险公司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实体经济是物质财富的源泉、国家强盛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金融一旦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入专题: 金融发展 。
科学把握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改革,不断增强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能力,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完善机构定位,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我们要深刻理解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掌握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破解金融发展难题,不断提高金融发展质量,不断开创新时代新征程金融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三是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必须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重大金融风险对国家兴衰的影响巨大。要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一方面要做好对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的支持,推动养老产业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做好金融工作,不能就金融谈金融,更不能搞脱实向虚。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这深刻阐明了金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方面,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也从源头上拓宽了金融业发展空间
七是针对科技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综合性风险管理、分散机制仍有待完善,现有的科技保险、担保等产品发展整体滞后,新型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工具创新明显不足。一是通过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进而真正落实到产业层面,实现科技、产业、金融三者的良性循环,带动经济效率提升,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常被视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科技创新企业通常可分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其二,从科技金融需求侧的广义视角看,科技金融是指支持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四是抓住重点科技领域建立专营团队、提升专业能力,并且探索与各类机构和组织的合作,持续建设科技金融共赢机制。二是地方的改革创新试点,既要通过不断深化而助力区域科技金融健康发展,也可对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十是运用金融科技成果反过来支持科技创新的探索不足,没有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动金融资源链、技术创新链、信息链、产业链的高效融合。三是随着科技活动的日新月异,科技金融政策既需要保持一定的长期持续性,也要与时俱进、动态优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可以向银行申请技术开发贷款以来,我国科技金融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诸多金融机构都把科技金融作为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
近年来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依托科创板、创业板、北京证券交易所等在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科技企业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数十个科技保险险种,覆盖科技企业产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贷款保证、关键研发人员健康和意外风险保障等多个方面。
由此看来,金融业机构自身完全可以成为提出科技需求、拉动新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如早在19世纪,银行就是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客户,电报技术令证券交易所的运作发生了质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科技金融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也面临一些挑战。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2.4个百分点。
另外,相关金融管理部门还推出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债券产品,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意味着科技金融不仅是单方面的金融支持科技,而是应与产业一起,实现彼此更加深层的、内生的互动融合。有力支持了科技企业的多元化风险融资需求。值得关注的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实融合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无论是数字产业化的高精尖部分,还是产业数字化的充沛蓝海,都是科技金融助力创新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我国的基础性科技研究与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如果仅靠政府财政资源支持,可能会陷入撒胡椒面式(即资源使用的平均主义,平均分摊,所谓阳光普照式的分配方式)的困境,如果依靠金融资源支持,则需要有与长期风险相匹配的模式创新。电报发明于1844年,当时纽约证券交易所立即使用该技术与距离遥远的券商和投资者进行通信,全面扩大了市场参与者范围。
一方面,科技创新企业通常是指技术应用程度较高、产品创新与持续发展能力突出的企业。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信息,截至202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在北京、上海、济南等7地设立了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作者: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杨涛 进入专题: 科技金融 。二是单一、局部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越来越多,但尚缺乏能有效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